吹臺青重用臺籍人士 恨子女不成才


吹臺青重用臺籍人士 恨子女不成才

遭割頸國三生裝葉克膜救不回! 醫曝原因:嘗試召喚奇蹟的做法

蔣經國(中)選定李登輝(左)爲繼任人選。右爲孫運璇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臺灣民主發展受國內外推崇,已故總統蔣經國功不可沒。在國史館即將發表的《蔣經國日記》中記載,蔣經國1971年決定推動「吹臺青」政策,鼓勵黨內要選擇適當的臺籍人士擔任要職,以確保民心之團結與安定。此後前總統李登輝、前臺灣省主席林洋港等臺籍人士相繼被重用,成爲臺灣民主發展的重要骨幹。

科学家研发智能隐形眼镜 能测血糖

臺灣政壇的本土化政策,又稱爲「吹臺青」(以當時當紅藝人崔苔菁諧音)政策,是蔣經國任行政院副院長及院長時推行的政策。1971年10月我退出聯合國,國民黨之後召開第十屆臨中全會決議中,決定採用這個方針。

大亨 小說

蔣經國在1971年10月1日的日記中就指出,今後立法機構之產生應不拘泥於現有法律,「並選擇適當之臺籍人士任必要之職務。總之,確保民心之團結與安定實爲當務之急」。許多臺籍精英像是林洋港、邱創煥、李登輝、許水德、趙守博等人也陸續受到提拔。

當時林洋港的政治路走得比李登輝快,但蔣經國過世後卻是由李繼任,這也可從日記中看出端倪,1972年李登輝當上政委後,6月2日蔣經國親自召見,並在日記寫道「談得很投機,爲一優秀之科學人才」,顯示對李的欣賞。

蔣經國在日記中寫了很多家事,他擔心子女,常恨鐵不成鋼。蔣經國三個兒子孝文、孝武、孝勇都先後在軍校就讀,但孝文1956年底藉口鼻疾退訓,孝武經常鬧事,孝勇也因腳傷爲由退訓。蔣經國在1970年3月9日日記中就寫道,「勇兒以因公務受傷之理由,辦理退學與轉學之手續,明知此爲欺人自欺之作,但是事實如此,如何使我不自感慚愧耶。」

台银用爱做信托 实践普惠金融

大量废弃物进口台湾 义美总经理不满砲轰